1)第九十二章 与之无关_残暴王爷的黑月光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李常在在仁孝帝身边侍奉多年,哪能不知道他的脾性,忙说:“非也。姚侍郎等人叫娇生惯养,受不得苦,一路上走走停停,到了瀛洲便纷纷闹了病痛,卧床不起了。唯有张衡,苦挨支撑,为见武德王一面,日日守候在王府外。那王府的门房见他可怜,便给他指了一条明路,让他去附近的青云山青云观去寻人。”

  “小十七修道了?”仁孝帝轻笑道:“总不会是杀业多了,也开始害怕了。”

  这话李常在不敢接,只等仁孝帝说了继续,才说:“张衡先去青云观,并未见到人,又磨了好几日,才见到在山中清修的武德王。武德王较之在上京时,脾气已经好了很多。可张衡实在烦人,有一次武德王都忍不住拔出刀来要砍了他的脑袋。他骂张衡是茅坑里的石头,还让张衡滚。

  及至后来,张衡日日去磨,把武德王的脾气都要磨光了,这才被允许跟随。之后便是武德王派军去建康,张衡随行。到了建康后,武德王自觉赈灾一事与他无关,便带着随从钻了附近的山林,听说玩的不亦乐乎。而张衡如老牛般,任劳任怨,在建康没日没夜的辛劳。”

  “这么说来,建康的旱情有所缓解,全靠张衡?”

  “建康的旱情并不严重,严重的是从四处投奔而来的流民。如今,这些流民已经被安排妥当,也无力去其他郡县。张衡又拿出几分举措,分发下去让其余郡县照办。短短一个月,就小有成效。”

  仁孝帝瞥了李常在一眼,笑道:“你倒是比朕知道的还多。”

  李常在眯着眼睛笑:“陛下不知,奴才本是江南人,也是跟随家人逃难至应天的。那会儿年岁还小,什么都记不得。惟独有一件事记得清楚,那会儿夜里总能听到有人哭喊着抢孩子。许多年后,奴才都不明白是怎样一回事。可如今再看,却是不能细想。”

  仁孝帝又想到那句,以人食,眉心皱起。

  “所以听说了建康危难后特意打听过。更何况,为陛下分忧乃是为臣之道。”

  “就知道钻空子,仗着朕懒得罚你。”

  “那是奴才的幸运。”

  “小十七啊,果真是扶不上墙啊。”仁孝帝感慨道。

  “假如没有武德王派兵,建康危难恐怕也不会缓解的如此之快。”李常在眯着眼睛说:“倒是给感激武德王为张侍郎铺路了。”

  “姚侍郎……他叫什么来着?既然身体不好,舟车劳顿免得小命都要丢了。干脆就让人留在瀛洲,做个主事吧。”

  这一降就是连降视四品,本是四品官,就成了小吏。也不知道姚侍郎听到这个消息后,是什么表情了。

  这些与仁孝帝毫无关联,他虽然选的是对灾情并无帮助的人,为的就是让李桓狠狠栽个跟头。可国家是他的,江南受灾,上京也被波及。如此情形下,张衡在努力

  请收藏:https://m.bg89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